■于文波
少时不太懂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的真正含义,如今逢在这个岁龄区间,终于开始略微有些体悟出来。十几二十岁青春活力的岁月,总是装满了各种新鲜和勇气可嘉,蹦蹦跳跳匆匆忙忙,亦可谓用那句“人不轻狂枉少年”来概括。
正如前几日和朋友聊起我们十九岁夜爬华山的情景。每人手里携一个小电筒,凌晨集合从山底开爬,九曲盘旋接踵相继,迈过那数不清的台阶,接着又翻过陡立的百尺崖,抠攀着笔直的崖壁,踏着半脚,挪过百米的长空栈道,一群人立在崖边的百年老松前合影,再往茫茫深不见底的山下丢一把许愿锁,大大咧咧地跨坐崖边,身上再裹个租来的军大衣,就去守等第二天的日出了。现想来,竟也是不敢相信我们曾经还有过如此的“壮举”。如今仅这片刻的回忆,言语而出的瞬间都让我们觉得脚下空空险境重重,后背也好似灌满了呼呼的山风,那坐山石仿佛也是顷刻就要变得酥脆碎裂,心里暗暗地后怕不已。
这个年龄就不一样了,变得越发稳重:工作要计划,出门要攻略,晴天要备伞;刚刚打了一个喷嚏,就想着赶紧去翻药箱;危险的地方还没到,就要列出两三个应对的预案了;前一秒刚看到身边年轻同事滑雪摔坏了脚,接着立马就要通知伙伴报停周末的滑雪计划了……有时也不禁失笑,笑这年龄多长了一轮,单单好似就多长出了一颗谨小慎微的心。
展开剩余55%成长开始让我们变得安静、坚定和喜欢思考。岁月的年轮就这样载着我们走过一站又一站,它常带给你些疑惑和洞察在途中,直到你自己活出个通透来。
这日我坐了一趟发往铜川的列车,就在这列车悠悠的前行中晃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。
购票系统很快就出票了,乍看号码觉得有些眼熟,上了车后,更觉环境异样的熟悉。落座后,便赶紧去翻看原先的买票记录,顿时解惑。这趟路线开通三四年了,我是第二次乘坐,没想到两次居然是同一个座位。车次、车厢、座次都一模一样,此刻我也区别不出来这是现代化的大数据推送还是人性化的服务。这略带些穿越感的体验,让我恍惚觉得眼前这一切像是一场短促的轮回——从前的我在这里出发,如今的我又重回到了这里。
是起点?还是终点?竟有点分不清楚了。
车辆启动了,窗外的车轨接续从身边划走,穿梭而过的风景让我有了驻足回望的终点感,同时也饱尝了整装待发的启程意味。
或许,无论在哪个年龄,都有属于自己的驿站和征途吧。匆匆忙忙也好,格物致知也好,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生命节奏。唯一不变的是,我们依旧敢和生活顶撞,敢在逆境里撒野,也永远乐意为新的一轮月亮和日出欢呼,也永远可以带着最简单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,直到跌跌撞撞慢慢地长成大人。
不惑,驿站即归途,年龄,只是个数字而已。云程发轫,踵事增华,一切都是我们对生命最自觉的追求。我们每一段旅程每一次出发都应该抱有归零的丰盈,像潮生潮退处,像破茧时刻,像黄昏的启明星,像植物越冬的生存,让年轮和岁月是门亦是路。
发布于:陕西省